在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不少企业正面临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成本核算难题、BOM清单管理混乱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零部件齐套不足引发的停线月,针对碳排放数字化建设及数字化驾驶舱建设的综合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为企业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系统路径。这份2023年编制的企业数字驾驶舱整体规划方案,围绕“扭亏脱困、转型升级”核心目标,从架构设计、数据治理、基建安全到组织管控,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数字化转型蓝图,为不同类型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清晰指引。
方案首先明确了数字驾驶舱的战略愿景——在集团业务发展战略指导下,逐步实现企业自动化、数字化,增强集团管控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协同化运营,最终驱动业务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为避免数字化建设“各自为战”,方案确立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以及“集中、共享、实用、高效”的工作方针,确保集团层面与下属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方向一致、标准统一,杜绝重复投资与低效建设。
在核心架构设计上,企业数字驾驶舱围绕“一条主线、两个集成、三个层次、四个支撑体系”展开,其中“三个层次”的应用架构最受关注,它覆盖了企业从决策到执行的全业务链条。决策支持层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通过业务综合决策分析系统、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三大应用,为管理层提供实时的库存、产量、成本、资金流等关键信息。比如业务综合决策分析系统能整合生产、营销、财务等多维度数据,搭建统一决策平台,甚至生成面向高层的专题驾驶舱,让决策层直观掌握企业运营动态;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则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计划,实现绩效监控与持续改进。
经营管理层以ERP系统为核心,整合财务会计、物资管理、销售分销、生产计划等模块,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同时,配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合同档案管理系统等,强化客户服务与流程规范。以ERP系统为例,它不仅覆盖采购、库存、生产等核心环节,还能通过与其他系统集成,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管理,彻底解决此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让财务业务一体化成为可能。
业务运作层则聚焦一线生产与业务执行,针对不同业务类型差异化布局。化工生产企业重点建设MES系统、生产实时数据库、设备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精细化管理,比如通过MES系统跟踪物料移动,减少物料损失;新农化企业侧重电子商务平台、科研协同管理、土壤检测分析及肥料配方数据库,支撑测土配肥等特色业务,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新环保企业则强化环保工程技术服务平台,提升环保业务的服务效率与质量,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
数据是数字驾驶舱的“核心燃料”,方案从数据主题、数据标准、数据平台、数据管理四个维度构建数据架构,确保数据“可用、可信、可管”。方案首先梳理了战略管控、经营管理、业务执行等领域的核心数据主题,明确基础类、事务型、统计类、决策类数据的分类与管理职责,避免数据混乱;其次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包括信息分类规范、通用与专业数据编码规则,尤其是主数据(客户、供应商、物料等)的标准化管理,确保集团内数据“语言统一”,为跨系统数据共享打下基础。
在数据平台建设上,方案提出构建数据仓库、操作数据存储(ODS)及大数据平台。数据仓库整合各业务系统数据,支持多维度分析;大数据平台则为新农化等业务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支持,比如农作物种植分析、农业知识检索等。同时,通过元数据管理保障数据来源可追溯、关系清晰,通过数据质量管控持续提升数据准确性,让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资产”。
IT基础设施与信息安全是数字驾驶舱稳定运行的“基石”。方案规划的IT基础设施涵盖数据中心资源、网络系统、计算机机房、IT运维管理四大板块。数据中心采用服务器与存储资源池化模式,提高硬件利用率与可靠性,同时构建“本地备份+异地灾备”体系,比如以暖备份方式实现数据每日定时传输,防止数据丢失;网络系统则划分核心区、服务器存储区、办公网络区等功能区域,部署双机冗余设备,保障网络稳定,部分企业还将建设覆盖办公楼宇与生产车间的无线网络,支撑移动办公与生产监控。
信息安全方面,方案从网络安全、终端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维度构建防护体系。网络层面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准入控制等技术,防止非法访问;终端层面部署安全管理系统,实现桌面管理、病毒防护、补丁升级;应用层面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堡垒机、应用安全网关,保障系统访问安全与日志可审计;数据层面则强化数据加密、备份恢复与访问权限管控,确保企业核心数据安全无虞。
为确保规划落地,方案还重点设计了数字驾驶舱的组织与管控架构。在管控模式上,方案建议企业从当前“分散式”向“联邦制”转变,集团层面统一负责IT战略规划、标准制定、共性系统建设与运维,下属企业保留少量IT人员负责本地支撑,实现“集中管理、分级运维”。组织架构上,需完善集团大数据中心职能,组建涵盖综合管理、应用建设、基础设施的IT团队,同时通过内部资源整合与外部人才引进,打造专业化IT队伍;流程制度方面,构建从IT战略规划、需求立项、项目建设到服务运维的全流程体系,还建立IT绩效评价体系,从财务绩效、客户绩效、内部运营、学习成长四个维度考核IT工作成效,推动数字化建设持续优化。
实施层面,方案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推进:第一阶段重点完善IT组织架构,整合IT人员,建立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等关键制度;第二阶段推进“集中管理、分级运维”,建立IT共享服务中心,引入成熟管理标准;第三阶段聚焦高端IT人才培养,优化服务机制,甚至探索成立独立IT服务机构。
这套数字驾驶舱规划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企业提供了从“痛点破解”到“价值创造”的数字化路径——通过整合业务流程与数据资源,实现降本增效;通过实时数据支撑与智能分析,提升决策准确性;通过跨部门协同与标准化管理,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敏捷性,最终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