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新区: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
栏目:教育建筑 发布时间:2025-09-07 04:47:26

  新学年,新气象。2025年秋季开学季如约而至,武夷新区教育版图再添“新活力”:9月1日,全新落成的潭山实验学校迎来首批学生,正式投入使用;9月6日,福建农林大学与南平市共建的新校区也将迎来首批2600名新生……

  教育资源的持续“上新”,不仅为武夷新区学子带来了“家门口好学校”的新选择,更以实打实的硬件升级和贴心服务,推动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基础设施是支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五年来,一座座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新教室投入使用……一张张规划蓝图化为现实的背后,是武夷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的坚定步伐。

  武夷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过去五年,累计建设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及2所幼儿园,新增学位约9000个,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回应群众“学有所教”的殷切期盼。

  “现在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可以在同一所学校就读,不用像以前那样六年级还要抽签择校。现在旭辉实验学校就在家附近,步行10分钟就到,孩子自己上下学,我们家长也省心多了。”南平市建阳区旭辉实验学校家长黄明龙感慨地说。

  近年来,武夷新区科学规划教育资源布局,将学校建在城市关键节点和核心区域:从依傍崇阳溪畔的旭辉实验学校,到坐落于南林核心区的云谷实验学校,再到毗邻花海公园、坐拥体育中心的潭山实验学校……这些“家门口”的好学校,如珍珠般散落在城市各处,既勾勒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脉络,也成为了市民心中触手可及的民生新标配。

  为尽快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为“距离远”“名额少”而焦虑,武夷新区以“新区速度”彰显建设实力与责任担当:旭辉实验学校提前7个月竣工,云谷实验学校提前半年封顶,赤岸幼儿园、嘉禾幼儿园均提前2个月竣工。

  “为保障项目在开学前顺利完工,我们以‘一切为了孩子’为目标,抓质量、抢工期、保进度。”参与多所学校建设的武夷新区城发集团工程管理部房建组组长吴林海表示,“临近开学,我们每天召开现场碰头会,对照时间节点推进,确保安全有序、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此外,学校建设品质也获得业界广泛认可——旭辉实验学校先后荣获南平市“九峰杯”优质工程奖、“闽江杯”省级优秀工程奖,成为新区“速度”与“质量”双提升的有力见证。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把孩子的事情办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武夷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庆平表示,“行动是最好的表态。我们将最好的区位留给学校,最大范围覆盖学位需求,以最快速度推进项目建设。在武夷新区,教育永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从引入南平竹产业文化的地域智慧,到以百合花为灵感的自然美学,再到呼应传统书院的人文底蕴……每所校园的设计理念都独具匠心,巧妙融合地域特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教育理念,赋予建筑鲜活的生命力,也让校园成为城市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走进潭山实验学校,朱子家训镌刻在石阶之上,入校便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校园内院落相互渗透,叠院成园,在园院相嵌、围而不隔的园林化环境中,书院文化正悄然浸润学生心灵。

  “书院文化是闽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平市建阳区潭山实验学校校长张善荣表示,“无论是门前的朱子家训,还是走廊上用书法呈现的校园导览,乃至整体的建筑布局与花草点缀,都透着浓厚的书院气息。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云谷实验学校则以“山峦叠嶂,石宇连绵”的自然景观为灵感,采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打造顺应自然肌理、充满活力与阳光的校园空间。

  旭辉实验学校则以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形成花瓣状的“钢铁百合”,成为崇阳溪畔的地标性建筑。

  “学校项目由南平市教育局作为业主,武夷新区管委会具体负责,下属国企城发集团作为代业主单位组织实施。”武夷新区城发集团副总经理何姗介绍,“我们精选头部设计公司,从外观到内质追求极致。例如潭山实验学校便由知名设计院众合操刀,确保设计不留遗憾。”

  如今,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投入使用,一个个标准化的运动场和先进的信息化设备陆续落地,新区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新起点和令人期待的未来。随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武夷新区的教育事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2月,南平市人民政府与福建农林大学签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暨合作办学协议,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这是“资源禀赋”与“科研力量”的强强联合,也是“农林大市”与“农林大学”的双向奔赴,对推动南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校区选址于武夷新区新岭片区,地理位置优越,10公里半径内涵盖高铁南平市站、建阳汽车站等多个交通枢纽,15分钟直达万达广场。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校区建设工作专班,武夷新区管委会积极作为,协同各方推进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接到任务后,我们第一时间组建项目专班,制定节点计划,落实‘三化五定’闭环管理机制,挂图作战、昼夜奋战,确保项目如期推进。”武夷新区产控集团副总经理詹国鸣介绍。

  2025年8月30日,记者步入已启用的新校区,只见教学楼内课座椅、多媒体设施、开水机等基础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宿舍楼内上床下桌、独立卫生间、电梯一应俱全;食堂各档口已准备就绪;快递服务中心、警务室、医疗室等配套服务也全部到位。新校区将以崭新面貌迎接2600名大一新生的到来。

  詹国鸣介绍,福建农林大学与南平市共建的新校区总规划面积约2000亩,分为教育发展区、产业发展区、预留远期拓展区三大功能板块。其中,教育发展区约750亩,建筑面积约42.6万平方米,主要对创业园一、二期进行改造,满足教学、实验、行政、生活、运动等多功能需求;产业发展区约250亩,拟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和配套商业街区;预留远期拓展区约1000亩,为未来扩展办学规模预留空间。

  目前重点建设教育发展区,总投资约17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已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二期项目预计2026年9月1日前交付,届时可满足7500人办学需求。

  未来,随着大量师生的迁入,新校区也将为武夷新区注入强劲消费活力,带动交通、商业、服务等配套持续升级,吸引更多人口流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福建农林大学与南平市共建的新校区周边规划了长360米的青创市集,采用集装箱店面模式,预计入驻商户约25家,涵盖商超零售、餐饮奶茶、快递驿站、便民药店、美甲美发等多种业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校园生活服务。”武夷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庆平介绍。

  “武夷新区正聚力打造‘校因城而盛,城因校更兴’的共赢局面,书写校城融合新篇章。”武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晓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高校所需即服务所向’的理念,保持服务高校的初心不变、保障项目落地的决心不变、创新机制赋能的信心不变,为高校发展与城市能级跃升注入强劲动能,为南平绿色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教育兴,则城市兴;教育强,则未来强。武夷新区正以实际行动诠释“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的发展理念,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闽北日报记者 陈颖 张行健 通讯员 张钰莹 范志超 文/摄)